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学科建设>>铁道信号自动控制>>正文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1)

2021年03月01日 08:10  点击:[]

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风电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一)专业名称:新能源装备技术

(二)专业代码:460204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中毕业生或三校(中专、技校、职高) 毕业生

三、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内蒙古及周边地区风电场、变电所及风能发电设备制造安装企业生产一线,从事风能发电设备制造、风力发电及电力系统等运行、安装、维护与检修等工作。

适应的岗位群是:风力发电行业;其中2个初始岗位,2个发展岗位,2个目标岗位。

                               1  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

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代码)

对应行业(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主要岗位群

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

46装备制造大类

4602机电设备类

3911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

4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62401电机制造人员

62499其它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人员

电机制造人员

电力生产人员

电工、变配电运行值班员、继电保护员

                          2   专业面向岗位

序号

岗位群

初始岗位

发展岗位

目标岗位

1

电力生产岗位

维修人员

运行值班员

维修主管

2

风电设备制造岗位

工序操作员

工段长

生产主管

  (一)电力岗位群

1. 电气检修工岗位

具备电力系统电气设备和工厂用电设备维护、检修能力。

2.电气运行值班员

具备电力系统简单分析计算能力;具备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运行监视及常规事故分析能力;具备发电厂倒闸操作,发电机同期操作、调频、调压等能力

   (二)风力发电机组组装运行维护岗位群

1. 风力发电机组组装、安装、调试工岗位

具备风力发电机组及相关设备组装操作工技能;可担当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工艺员和检验员;具备正确使用组装工具、测量仪器仪表进行组装能力。

2. 风力发电机组运维人员岗位

具备对风电设备组装、安装、调试及日常维护能力;具备风电设备故障排除能力。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内蒙古,面向电力行业及风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风力发电机组装配制造、风电场运行维护、电气设备保养检修等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风力发电机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等工作,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终身学习、社会适应和创业创新能力,通过工作实践锻炼具备风电运维技术骨干和业务主管资格。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爱国情怀,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具有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等;

4)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和服务意识;具有新能源装备技术相关职业应具备的其它职业素质要求。

5)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6)主动学习,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2.知识

1)具有新能源装备技术和人文学科等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2)具有工程制图,电气接线图和零件图的绘制及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基础知识;具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适应新能源装备技术(风电方向)工作要求;具有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够正确使用电工测量仪器仪表,能够分析常用电路等专业基础知识。

3)掌握电气安全规程、电气设备事故处理的基本原则、系统故障处理的基本原则、消防和触电急救等知识;

4)理解风力发电机组及相关设备基本工作原理;掌握风力发电机组运行操作及其故障处理技能;掌握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工艺和操作方法;

5)掌握风力发电机组、变压器、高低压开关电器的电气设备原理知识及安装维护技能;

6)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相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7)了解国家关于电力行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等相关知识。

8)了解本新能源行业先进科学技术。

3.能力

1)基本能力:具有简单的外语日常用语的读、写、听、说、能力。提高计算机文化水平,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和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技能,具备办公自动化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达到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水平。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明晰地表达个人的见解和情感,善于尊重和倾听他人的表述,有效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具有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适应相关工作岗位的操作能力,具有从事生产现场管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创造实践能力。既能提出创造性设想,又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积极探索,大胆革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不断开创新的局面。有明确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真诚地理解、关心和尊重他人,具有同情心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听课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2)职业核心能力:

具备正确使用电工工具、仪器仪表的能力;具备对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及日常维护能力;具备风力发电机组运行操作及其一般故障处理能力;具备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工序操作能力;具备电力系统简单分析计算、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常规事故分析能力;

具备风力发电机并网运行操作等能力;具备变电站倒闸操作、运行监视及事故处理等能力;具备风电场、变电站设备一般维护和检修能力。 

3)专业拓展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

4)创业和管理能力:具备自我管理能力和与他人合作能力;具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慎独意识强;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调整能力和对挫折、失败的承受能力具备正确认识社会、判别是非的基本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创造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体系构建说明

通过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及与中国航天火箭研究院内蒙古航天万源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察右前旗平地泉中心变电所、内蒙古华电辉腾锡勒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内蒙古华电玫瑰营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内蒙古富丽达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内蒙古锋电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内蒙古明阳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座谈等,明确了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人才的职业面向、职业岗位、工作过程,通过讨论分析和根据新能源装备技术岗位群要求,结合专家和雇主的论证意见,确定核心能力,结合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标准,确立新能源装备技术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推导出所需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和公共基础选修课课)、职业能力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将工作任务及核心能力融入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标准,开发教学资源,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通过校内实验、实训和毕业实习、第二课堂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新能源装备技术岗位需要的职业基本技能。   

3

岗位

工作任务

岗位能力

所需知识

技能素质

课程设置

备注

电气运行值班

倒闸操作

1.常用电气图纸识读能力;

2.电工技术应用能力;

3.电力电子技术应用能力;

4.常用电工仪器、仪表使用能力

5.具备电力系统简单分析计算、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运行及常规事故分析能力;

6.具备发电厂倒闸操作,发电机同期操作、调频、调压等能力;

7.具备变电站倒闸操作、运行监视及事故处理等能力;

1.能识读电气原理图

2.能查阅、贯彻和使用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3.能进行工作现场的整理

4.能贯彻安全操作规范,实现文明生产

5.能组织小组讨论工作方案,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电工技术

电力工程CAD

风电场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自动化

 

故障处理

1.能识读电气原理图、展开图、接线图、安装图以及识读机械零件图、装配图和工程图

2.能够分析判断

3.能组织小组讨论工作方案,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4.能贯彻安全操作规范,实现文明生产

电工技术

电力工程CAD

风电场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检修

检修前准备

具备正确使用电工工具、仪器仪表的能力;

会进行检修接地;

会进行电气设备接线、清洁;

具备电气设备安装、调试。

具备日常维护能力;

能组织小组讨论工作方案,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电工技术

电工测量技术

 

检修工作

1.能识读电气原理图、展开图、接线图、安装图以及识读机械零件图、装配图和工程图

2.能查阅、贯彻和使用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3.能贯彻安全操作规范,实现文明生产

 

风电场电气系统

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维护

 

 

检修后操作

能进行工作现场的整理

电工技术

电工测量技术

 

风电设备生产制造

风力发电机组机械组装

常用机械图纸识读能力;安装风轮系统;安装齿轮箱;安装偏航系统;安装液压系统和刹车机构;安装发电机;安装控制与安全系统

1.能识读电气原理图、展开图、接线图、安装图以及识读机械零件图、装配图和工程图

2.贯彻和使用工艺标准

3.能贯彻安全操作规范,实现文明生产

工程制图;电力工程CAD;机械基础机加工实训;风能发电原理;风力发电机组组装与调试

 

风力发电机组电气接线

1.能识读电气原理图、展开图、接线图、安装图

2.能贯彻安全操作规范,实现文明生产

电力工程CAD;

风力发电机组组装与调试

风电场电气系统

电气控制与PLC

 

风电设备运维

故障检修

分析风力发电机组故障产生原因及掌握其处理方法;会维修风轮系统齿轮箱偏航系统液压系统和刹车机构发电机控制与安全系统掌握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工艺和操作方法

1.会识读电气原理图、展开图、接线图、安装图以及识读机械零件图、装配图和工程图

2.应用理论知识和工作检验判断故障部位

电工测量技术

电气控制与PLC;

风能发电原理;

风力发电机组组装与调试;

风电场电气系统;

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维护

 

定期检修

1.能查阅、贯彻和使用相关标准和规范

2.能组织小组讨论工作方案,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电工测量技术

电气控制与PLC;

风力发电机组组装与调试;

风电场电气系统;

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维护

 

 

(二)典型工作任务与专业核心课程职业能力分解

4  典型工作任务与专业核心课程职业能力分解

工作领域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要求

支撑课程

考证考级要求

电力系统

发电厂、变电所

运行值班

具备常用电工仪器、仪表使用能力

具备电力系统简单分析计算、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运行及常规事故分析能力;

具备发电厂倒闸操作,发电机同期操作、调频、调压等能力;

具备变电站倒闸操作、运行监视及事故处理等能力;

电工测量技术

电气控制与PLC;

风电场电气系统;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气运行

值班人员四级

发电厂、变电所及大型制造企业变电所

电气设备检修

具备正确使用电工工具、仪器仪表的能力;

会进行检修接地操作;

会进行电气设备接线、清洁;

具备电气设备安装、调试。

具备日常维护能力;

电工测量技术

电气控制与PLC;

风电场电气系统;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工四级

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维护

风力发电机组运行、保养、维护、维修

会分析风力发电机组一般故障产生原因并掌握其处理方法;会维修风轮系统齿轮箱偏航系统液压系统和刹车机构发电机控制与安全系统掌握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工艺和操作方法

电工测量技术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

风能发电原理;

风力发电机组组装与检验

风电场电气系统维修;

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维护

风电设备运维员四级

(三)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程

1)公共基础必修课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思想素养、职业能力为主要目的,旨在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等因素进行探索,对职业世界进行探索,提升重要的职业素质,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5  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说明表

序号

名称

支撑毕业要求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

总评

学期学时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思想境界。

学内容: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根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以高职学生的成才为核心,主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职业观教育;阐述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理论和价值导向,进行道德观教育;阐述法律基本理论知识,进行法制观教育

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混合式教学

总评成绩=50%(过程性考试成绩)+50%(期末成绩)

共计56学时,第1学期每周各4学时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认识国情, 认识社会,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坚定四个自信。

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伟大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以及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帮助学生领悟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和理论成果,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混合式教学

总评成绩=50%(平时综合成绩)+50%(期末成绩)

共计72学时,第二学期每周各4学时

3

形势与政策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形势与政策分析方法,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理性思考,科学分析,形成正确的政治观。

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社政司下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围绕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以及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

教学目标: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广大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做到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引导和帮助学生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和难点等问题进行思考,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使之能科学预测和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和世界观;进而帮助学生认清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为振兴中华发奋学习

讲授式教学

本课程考核采取学年考试的方式进行。

总评成绩=50%(1学年的考勤)+ 50%(学年论文、心得体会或调查报告)

共计16学时,第1,2,3,4学期每周各4学时

4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民族观,自觉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的教育;进行系统、深入的中国共产党关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民族政策的教育;进行全面的民族基本知识的教育;进行良好的运用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观察和分析以及解决实际民族问题能力的教育和训练。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民族和民族政策。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基础,教育学生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 宗教观和祖国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进步和谐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

讲授式教学

本课程考核采取学年考试的方式进行。

总评成绩=50%(1学年的考勤)+ 50%(学年论文、心得体会或调查报告)

共计16学时,第1,2,学期每周各4学时

5

军事理论与国防教育

 

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爱国情怀,发扬不怕吃苦,不

怕牺牲的革命精神,锻炼学生意志,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家安全教育;主要理论教学内容包括:国际战略环境、中国军事思想、中国国防、兵役法基本知识、信息化战争、军事高科技等

教学目标:以国防教育为主线,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军事知识,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防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观念,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打下基础

混合式教学

 

总评成绩=50%(过程性考试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

共计96学时,第1学期军训2周共60学时;第2学期每周各2学时

6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生涯发展理论,树立清晰的职业目标,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就业知识及技巧。

 

教学内容:按照教育部下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文件精神,内容基本上涵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求职准备、就业创业政策、报到流程、职业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模块

教学目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升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

混合式教学

 

 

总评成绩=50%(考勤及课堂表现)+ 50%(职业测评或作业)

共计32学时,第1-4学期各为8学时专题讲座

7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训练(创新创业教育)

通过教学,从多维角度出发,秉承“学校、行企、人社”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创新创业动力,让学生真正从理论知识学习走向行动,走向实践,通过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为实现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内容:本课程着重介绍创新思维的主要方法——思维定势突破法、转换思维角度法、潜思维法、扩散思维法、形象思维法、联想创新法、逻辑思维法等,基于“全脑”理论基础,将有效的创新工具应用于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各个阶段,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在解决问题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思维创新和决策工具

教学目标: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在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混合式教学

 

总评成绩=50%(考勤及课堂表现)+ 50%(职业测评或作业)

共计32学时,第1-4学期每学期8学时。

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正确认识自我,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提高情绪调节、应对挫折、合理规划职业发展、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他们解决成长、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挖掘心理潜能,渐臻自我实现,在未来职场上成为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

教学内容:阐述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人际关系、恋爱与性心理、人格心理、生涯规划以及生命教育等

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切实提高心理素质,实现角色转换,增强干事创业信心,明确适应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向,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混合式教学

 

总评成绩=50%(考勤及课堂表现)+ 50%(职业测评或作业)

共计32学时,第1-4学期每学期8学时

9

大学体育

通过大学体育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提高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体育素养。

教学内容: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学习基本的体育理论以及田径、球类、健美操、武术等项目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循序渐进教学法、整体教学法、分解教学法、分组式教学

 

总评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 50%(平时成绩)

共计64学时,第一、二学期每周各2学时

10

大学英语或高职英语

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达到能够听懂日常和与职业相关的一般性对话。同时能就日常话题进行简单的沟通;

能借助字典阅读并理解介绍相关专业知识的英语文章;能够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借助词典进行有效的英汉互译。

 

教学内容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传授二级系统的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和语言功能等),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听、说、读、写、译),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为学生升入高级阶段的英语学习及各专业后续的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采用灵活机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评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平时成绩)

共计64学时,第一、二学期每周各2学时

11

大学语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全面系统的现代汉语和古文的知识,提高运用规范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地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及文字材料,并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较高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以祖国的语言文字为载体,以优秀的文化遗产为精髓,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阅读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难度适中的文言文,结识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分析文章的思想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作品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精选的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以及学习应用写作的相关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的能力。学生能够理解与吸收中外文化的精髓与内涵,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健全人格,以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讲授教学法

综合评分:考试成绩×50%+平时成绩(出勤)×50%

共计28学时,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

12

公共艺术课

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美育水平,能够对音乐、舞蹈、书法、绘画、影视基本的常识和价值判断,普及艺术常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含音乐鉴赏、舞蹈鉴赏、美术鉴赏、书法鉴赏、影视鉴赏五部分内容

教学内容:音乐鉴赏是把中外音乐发展史历史上的音乐现象以及与音乐有关联的诸事实进行历史性的研究、讲解、评价、并对中外音乐发展历史过程中所产生的名曲名歌进行整体的分析介绍。舞蹈鉴赏涉及舞蹈的特性、功能、种类、起源、发展及舞蹈作品与鉴赏。美术鉴赏包括美术作品鉴赏的相关理论知识,中外美术、设计发展简史,各个流派和代表作品分析等。书法鉴赏主要学习书法鉴赏的方法及美学意义,学习中国书法的历史演变过程,认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的流变、沿革及各时代书法名家,鉴赏各体书法代表作品。影视鉴赏主要讲授电影电视的发展史、影视艺术基本原理、影视鉴赏方法、影视作品制作和影视的语言。并赏析中外精品影视作品

教学目标:系列模块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吸纳中外优秀音乐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培养形象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是对人的艺术素养即特殊的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混合式教学

 

总评成绩=50%(过程性考试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

共计14学时,第一学期开设,每周各2学时,7周

13

计算机应用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能较熟练使用WindowsXP操作平台,熟练掌握Office的主要软件,具有网络的入门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

教学内容: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考试大纲为依据,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使用、PowerPoint 的功能和使用、因特网(Internet)的初步知识和应用。

教学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识)。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了解操作二级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7的基本操作和应用。了解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文字处理Word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熟练掌握一种汉字(键盘)输入方法。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了解多媒体演示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Internet)的初步知识,掌握IE浏览器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

示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平时表现10%+作业15%+单元测试15%)50%+期末成绩50%

共计64学时,在第一二学期进行

14

高等数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数学知识,学生能够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函数、函数的极限及应用、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

教学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获得微积分理论和基本运算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极限产生的背景,明确有限与无限的辩论关系,掌握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了解无穷大无穷小的的概念与性质。掌握极限的运算法则和未定式极限。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熟练掌握复合函数求导法则。了解微分的概念,可导与可微,导数与微分的关系,熟练掌握求微分的方法。理解原函数的概念、理解不定积分的概念。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与基本积分公式;计算不定积分的凑微分法、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熟练掌握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示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总评成绩=50%(过程性考试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

共计34学时,在第三学期进行

15

应用文写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类应用文体写作的基本格式与写作要求,掌握应用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高职学生写作应用能力,以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

教学内容:了解什么是应用文,应用文有什么特点、有哪些种类;熟悉各类常用应用文书的文体格式、写作方法和写作规律,明白“为何写写什么怎样写”;提高分析、评鉴能力,提高各类常用应用文体尤其是事务文书和日常应用文书的写作与运用技能。

教学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常用应用文体评析和写作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工作和交际“必需”的应用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准确地阅读、评鉴常用应用文书,能对具体的应用文书加以分析评鉴;能熟练写出格式规范、观点明确、表达清楚、内容充实、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语言得体、标点正确的各类常用应用文书。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做一体。

 

综合评分:考试成绩×50%+平时成绩(出勤)×50%

共计36学时,第二学期每周各2学时

16

劳动

通过劳动提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打扫卫生、清理校园垃圾、到社区、养老院等地进行社会服务。

教学目标:通过劳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分组教学

过程性评价100%

第三学期进行

 

   2)公共基础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语言交流沟通技巧、文档资料书写及法律观念和意识的能力为主要目的,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注重内外兼修,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6  公共基础选修课程说明表

序号

名称

支撑毕业要求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

总评

学期学时

1

社交礼仪

通过学习了解礼仪常识,为学生求职就业、工作提供支持

教学内容:讲授应聘面试、社会交往、接洽、会议布置等礼仪常识

教学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貌的态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做一体。

 

综合评分:考试成绩×50%+平时成绩(出勤)×50%

共计18学时,每周各2学时,共9周

2

演讲与口才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言语交际的重要作用、基本原则、习得方法,理解言语交际必备的心理素质、思维素质、应变能力及倾听素养,掌握贴近学生未来工作岗位与日常生活实践需要的言语口才基本技巧与方法,并形成良好的言语交际意识与习惯。能够在不同交际交往场合,与不同交往对象,能自信、准确、清晰、流畅、贴切的表情达意并有效进行日常的交际交往。 

教学内容:了解演讲、口才、人才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研究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探讨古今中外著名演讲家的演讲风格及特点;弄清楚一个演讲家应具备的素质;学会演讲技巧;掌握演讲艺术;进行口才训练;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教学目标:明确演讲与口才的概念、特点、分类;有声语言、无声语言的基本特点、作用、技巧;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演讲者的心理素质;演讲稿的撰写方法;实用口才技巧。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能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及说服对方,从而完成工作任务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掌握各行业的口才技巧,从而提高专业能力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文明、优雅、谦虚、礼貌的交谈方式;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讲授式教学法、示范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综合评分:考试成绩×50%+平时成绩(出勤)×50%

共计18学时,每周各2学时,共9周

3

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并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扩大文化视野,理解传统的人文精神、伦理观念、审美情趣及其中的现代因素。

教学内容:蒙学与家训经典精选、先秦原典文化著作、先秦南北朝诗歌精选、诗骚风采、民歌神韵、文人诗品、唐诗览胜、宋诗精粹等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国学经典,认识国学经典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学生掌握主题式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朗读和诵读,乐于背诵积累国学经典精粹篇章,增强文化底蕴,滋养语文素养;形成一定的收集、整理、传播、交流、运用信息的能力;欣赏并感受国学经典精髓的自然美、人文美,提高语言审美鉴赏力;激发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体会国学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人文素养。

讲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综合评分:考试成绩×50%+平时成绩(出勤)×50%

共计18学时,每周各2学时,共9周

4

古诗词与文人轶事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诗词发展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和技巧。在大量诵读、欣赏等综合实践活动中,积累大量语言文字的精华,丰富学生的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教学内容:诗词概论、诗词格律基础、近体诗格律训练、古体诗、近体诗鉴赏、词的常识、词作鉴赏与填词方法、古代诗词仿写

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整个诗词历史发展概要,同时经过训练能够掌握简易的诗词写作方法。让学生能够鉴赏古典诗词,培养学生“文理会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讲授式教学法

 

综合评分:考试成绩×50%+平时成绩(出勤)×50%

共计18学时,每周各2学时,共9周

5

党史国史

通过对新中国发展历程及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学习,使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教学内容:新中国发展历程及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发展的历史,掌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讲授式教学法

综合评分:考试成绩×50%+平时成绩(出勤)×50%

共计36学时,每周各2学时,共18周

6

团队建设

使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及团队建设的理念,树立为实现共同目标一起努力的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团队的概念、团队组成的要素,团队的类型,激励团队的措施。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团队建设的精髓和要义,树立团队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讲授式教学法

综合评分:考试成绩×50%+平时成绩(出勤)×50%

共计18学时,每周各2学时,共9周

7

人生哲学

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崇高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本课程分为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能力;顺应历史潮流,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等模块。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密切关系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讲授式教学法

共计18学时,第2学期每周各2学时,共9周

共计18学时,每周各2学时,共9周

8

工匠精神

培养敬业精神;培养相关职业操守,培养正确对待自己的职业发展态度。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氛围三个模块,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模块:工匠之道、第二模块:执着专注、精益求进、创新进取;第三模块:匠心筑梦。

教学目标:本课程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宗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通过对以当代“大国工匠”为代表的各条战线上普通劳动者故事的解读,培养学生自主认知、正确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引导学生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优秀工匠。

讲授式教学法

共计18学时,第2学期每周各2学时,共9周

共计18学时,每周各2学时,共9周

2.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组建课程建设团队,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整合,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引入岗位操作规范、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将其融入到相关课程教学中,形成课程标准建设专业基础课程。

7    专业基础课程说明表

序号

课程名称

支撑毕业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方法)

考核方式与要求

参考学时

1

工程制图

能够应用工程数学、风能发电基础知识来解决风电运维专业领域的广义问题。

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制图的一般知识和方法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制图的一般知识和方法

教学目标: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制图的一般知识和方法

讲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式教学法、教学做一体等

 

 

总评成绩=50%(过程性考试成绩,包括课堂考勤、提问、作业、笔记、实践等)+50%(期末考试成绩)(理论20%、实操30%)

168学时

2

电力工程CAD

能够应用工程数学、风能发电基础知识来解决风电运维专业领域的广义问题。

电气电路原理及电力工程图设计方法;学习与实践;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设计和绘制电路原理图;

教学内容:电气电路原理及电力工程图设计方法;学习与实践;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设计和绘制电路原理图;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设计和绘制电路原理图等;

 

讲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式教学法、教学做一体等

 

 

总评成绩=50%(过程性考试成绩,包括课堂考勤、提问、作业、笔记、实践等)+50%(期末考试成绩)(理论20%、实操30%)

72学时

3

电工技术

能够应用工程数学、风能发电基础知识来解决风电运维专业领域的广义问题。

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磁路、电工材料及工具

教学内容: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磁路、电工材料及工具、技能实训等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具备电工基础知识,具备常见问题的分析方法

 

讲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式教学法、教学做一体等

 

 

总评成绩=50%(过程性考试成绩,包括课堂考勤、提问、作业、笔记、实践等)+50%(期末考试成绩)(理论20%、实操30%)

96学时

4

电工测量技术

能够针对风电运维的广义问题,选择和应用先进专用检查仪表及检测手段,对风电运维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常用电工仪表构造、原理及使用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常用电工仪表构造、原理及使用

教学目标:了解常用电工仪表的结构,学会正确使用电工仪表,能够利用仪表从事风电运行与维护专业技能工作

讲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式教学法、教学做一体等

 

 

总评成绩=50%(过程性考试成绩,包括课堂考勤、提问、作业、笔记、实践等)+50%(期末考试成绩)(理论20%、实操30%)

72学时

5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能够针对风电运维的广义问题,选择和应用先进专用检查仪表及检测手段,对风电运维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常用传感器构造、原理及使用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常用传感器构造、原理及使用

教学目标:了解常用电工仪表的结构,学会正确安装传感器,能够利用仪表确定传感器故障

讲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式教学法、教学做一体等

 

 

总评成绩=50%(过程性考试成绩,包括课堂考勤、提问、作业、笔记、实践等)+50%(期末考试成绩)(理论20%、实操30%)

72学时

6

机械基础

能够应用工程数学、风能发电基础知识来解决风电运维专业领域的广义问题。

能够在新能源专业领域,根据行业标准、规范、规程及其它技术资料,识别、分析其中的广义问题。

具备风电设备组装工艺

教学内容:金属材料种类、组成和特性,机械构造方法,机加工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金属材料种类、组成和特性,理解机械构造原理,能够进行一般机械加工

讲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式教学法、教学做一体等

 

 

总评成绩=50%(过程性考试成绩,包括课堂考勤、提问、作业、笔记、实践等)+50%(期末考试成绩)(理论20%、实操30%)

72学时

7

机加工实训

能够针对风电运维的广义问题,选择和应用先进专用检查仪表及检测手段,对风电运维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

教学内容:钳工、车工、铣工、刨工、磨工艺加工

教学目标:初步掌握金属机加工方法和 机械装配

 

讲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式教学法、教学做一体等

 

 

总评成绩=50%(过程性考试成绩,包括课堂考勤、提问、作业、笔记、实践等)+50%(期末考试成绩)(理论20%、实操30%)

96学时

8

液压与气压传动

能够针对风电运维的广义问题,选择和应用先进专用检查仪表及检测手段,对风电运维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理解液压与气压装置构造、原理及使用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液压装置构造、原理及使用

教学目标:了解常用电工仪表的结构,学会正确安装液压装置,能够液压与气压装置故障

讲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式教学法、教学做一体等

 

 

总评成绩=50%(过程性考试成绩,包括课堂考勤、提问、作业、笔记、实践等)+50%(期末考试成绩)(理论20%、实操30%)

72学时

9

电机与拖动

能够应用工程数学、风能发电基础知识来解决风电运维专业领域的广义问题。

能够在新能源专业领域,根据行业标准、规范、规程及其它技术资料,识别、分析其中的广义问题。

根据行业相关标准,设计编制检查、维护、装配、调试等施工方案,并纳入安全、环保等因素。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各类常用电机工作原理、特性、结构和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理解电机工作原理,学会电机一般维修,能够根据需要对电机进行一般选择

讲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式教学法、教学做一体等

 

 

总评成绩=50%(过程性考试成绩,包括课堂考勤、提问、作业、笔记、实践等)+50%(期末考试成绩)(理论20%、实操30%)

72学时

10

电气控制与PLC

能够应用工程数学、风能发电基础知识来解决风电运维专业领域的广义问题。

能够在新能源专业领域,根据行业标准、规范、规程及其它技术资料,识别、分析其中的广义问题。

根据行业相关标准,设计编制检查、维护、装配、调试等施工方案,并纳入安全、环保等因素。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常用电器的原理和选择,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等基本环节的控制线路,PLC的梯形图和编程语言,各种控制线路的阅读分析方法,电气接线图的工艺设计以及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能够理解一般控制线路的原理和方法,能够按照电气接线图进行故障检修,能够编写PLC简单程序,各种电气控制线路初步设计。

 

讲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式教学法、教学做一体等

 

 

总评成绩=50%(过程性考试成绩,包括课堂考勤、提问、作业、笔记、实践等)+50%(期末考试成绩)(理论20%、实操30%)

108学时

11

变频技术与应用

工程知识   能够应用工程数学、风能发电基础知识来解决风电运维专业领域的广义问题。

问题分析   能够在新能源专业领域,根据行业标准、规范、规程及其它技术资料,识别、分析其中的广义问题。

解决方案的设计   根据行业相关标准,设计编制检查、维护、装配、调试等施工方案,并纳入安全、环保等因素。

研究   能够对风电运维问题,利用设备运行记录、维修记录和设备技术说明及相关技术资料并使用相关仪器仪表进行测试,开展分析研究。

 

教学内容:了解变频器结构 

教学目标:会安装变频器 

讲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式教学法等

总评成绩=60%(过程性考试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

32学时

2)专业核心课程

围绕233能力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分析确定本专业人才应具有的技能和职业素质,对原有知识体系进行拆分和整合。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建设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和工学结合特征,体现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的专业技能课程。开发建设的思路是三个基于和一个标准:一基于工作过程调整课程内容,通过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的实际工作项目来开发项目训练课程;二基于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课程;三基于实训平台,项目课程是基于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项目载体。核心课程开发体现“课证衔接”的思路,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课程标准,使用配套项目教学的教材。

8    专业核心课程说明表

序号

课程名称

支撑毕业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方法)

考核方式与要求

参考学时

1

风能发电原理

能够应用工程数学、风能发电基础知识来解决风电运维专业领域的广义问题。

能够在新能源专业领域,根据行业标准、规范、规程及其它技术资料,识别、分析其中的广义问题。

具备风力发电机组原理、制造与维护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及相关设备工作原理、制造与维护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知道风力发电原理,在此基础上,能够学习后续运行维护技能

 

 

教、学、做一体化(讲练结合)、案例、项目、任务驱动、混合式教学等方法

 

考核方式:综合评定

平时考核:(课堂考勤、提问、作业、笔记、实践等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包括理论和实操)

72学时

2

风电场电气系统

根据行业相关标准,设计编制检查、维护、装配、调试等施工方案,并纳入安全、环保等因素。 能够对风电运维问题,利用设备运行记录、维修记录和设备技术说明及相关技术资料并使用相关仪器仪表进行测试,开展分析研究。能够在专业人员安排下,维修风电场电气系统一般故障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风电场和变电站中电气设备的分类及工作原理,电气设备的发热和电动力理论及计算方法,电气主接线和二次系统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能够了解风电场电气系统一般构造,对系统进行一般维修

教、学、做一体化(讲练结合)、案例、项目、任务驱动、混合式教学等方法

 

考核方式:综合评定

平时考核:(课堂考勤、提问、作业、笔记、实践等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包括理论和实操)

72学时

3

风力发电机组组装与调试

能够针对风电运维的广义问题,选择和应用先进专用检查仪表及检测手段,对风电运维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

风轮系统、齿轮箱、偏航系统、液压系统和刹车机构、发电机、控制与安全系统、塔架与基础、装配与试验等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风力发电机组总体结构、风轮系统、齿轮箱、偏航系统、液压系统和刹车机构、发电机、控制与安全系统、塔架与基础、装配与试验等

教学目标:掌握风力发电机组及相关设备生产过程的操作、检验、技术测量、设备维护。品质检验主要内容包括风电场设备检验标准、检验规程、检验方法及具体判别实用技术

教、学、做一体化(讲练结合)、案例、项目、任务驱动、混合式教学等方法

 

考核方式:综合评定

平时考核:(课堂考勤、提问、作业、笔记、实践等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包括理论和实操)

108学时

4

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维护

能够针对风电运维的广义问题,选择和应用先进专用检查仪表及检测手段,对风电运维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风电场设备运行、维护与管理等知识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风电场设备运行、维护与管理

教学目标:学会风电场值班运行的必须知识和常规技能

教、学、做一体化(讲练结合)、案例、项目、任务驱动、混合式教学等方法

 

考核方式:综合评定

平时考核:(课堂考勤、提问、作业、笔记、实践等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包括理论和实操)

72学时

5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能够针对风电运维的广义问题,选择和应用先进专用检查仪表及检测手段,对风电运维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理解风电场运行继电保护知识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述、继电保护的基本元件、输电线路电流电压保护、输电线路距离保护、输电线路全线快速保护、电力变压器保护、发电机保护、母线保护等。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理解继电保护基本原理,为从事风电运行与维护奠定基础。

教、学、做一体化(讲练结合)、案例、项目、任务驱动、混合式教学等方法

 

考核方式:综合评定

平时考核:(课堂考勤、提问、作业、笔记、实践等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包括理论和实操)

108

6

电力系统自动化

能够针对风电运维的广义问题,选择和应用先进专用检查仪表及检测手段,对风电运维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风电场及电网运行自动化技术等知识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同步发电机的自动准同期,自动励磁调节系统,电力系统自动调频,电力系统低频减载,电力系统电压的自动调节,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等。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理解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基本方法

教、学、做一体化(讲练结合)、案例、项目、任务驱动、混合式教学等方法

 

考核方式:综合评定

平时考核:(课堂考勤、提问、作业、笔记、实践等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包括理论和实操)

108学时

7

风电运行维护实习/风电设备制造实习

 

能够理解并遵守风电运维职业规范和工作规范,养成谨慎细致、安全至上的工作习惯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要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学习风电场和变电站运行技术及风电设备制造技术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能够加深风电场和变电站运行技术技能及风电设备制造技术技能的掌握

教、学、做一体化(讲练结合)、案例、项目、任务驱动、混合式教学等方法

 

考核方式:综合评定

平时考核:(课堂考勤、提问、作业、笔记、实践等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包括理论和实操)

48学时

3)专业拓展课程(可列为限制性选修课)

专业拓展课程可拓展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9    专业拓展课程说明表

序号

课程名称

支撑毕业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与

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

(方法)

考核方式与要求

参考学时

1

电力安全知识

能够在新能源专业领域,根据行业标准、规范、规程及其它技术资料,识别、分析其中的广义问题。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人身安全,电力设备安全,安全措施,安全规范及安全管理等。

教学目标:养成安全意识,理解电力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讲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式教学法、教学做一体等

 

 

总评成绩=50%(过程性考试成绩,包括课堂考勤、提问、作业、笔记、实践等)+50%(期末考试成绩)(理论20%、实操30%)

48学时

2

高电压技术

工程知识   能够应用工程数学、风能发电基础知识来解决风电运维专业领域的广义问题。

问题分析   能够在新能源专业领域,根据行业标准、规范、规程及其它技术资料,识别、分析其中的广义问题。

解决方案的设计   根据行业相关标准,设计编制检查、维护、装配、调试等施工方案,并纳入安全、环保等因素。

研究   能够对风电运维问题,利用设备运行记录、维修记录和设备技术说明及相关技术资料并使用相关仪器仪表进行测试,开展分析研究。

教学内容:介质耐压特性 

教学目标:可选择介质材料 

讲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式教学法等

总评成绩=60%(过程性考试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

32学时

3

电气运行

工程知识   能够应用工程数学、风能发电基础知识来解决风电运维专业领域的广义问题。

问题分析   能够在新能源专业领域,根据行业标准、规范、规程及其它技术资料,识别、分析其中的广义问题。

解决方案的设计   根据行业相关标准,设计编制检查、维护、装配、调试等施工方案,并纳入安全、环保等因素。

研究   能够对风电运维问题,利用设备运行记录、维修记录和设备技术说明及相关技术资料并使用相关仪器仪表进行测试,开展分析研究。

教学内容:发电机变压器运行 

教学目标:会值班运行 

讲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式教学法等

总评成绩=60%(过程性考试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

32学时

4

新能源技术及应用

熟悉风电运维项目技术和规范,能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对“工作单”做出分类规范建档管理

终身学习   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更新意识,认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并养成终身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新能源种类,风能、太阳能等技术应用。 

教学目标:了解新能源技术应用前景 

讲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式教学法等

总评成绩=60%(过程性考试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

32学时

     3. 毕业实习

 (1) 学期与时安排

集中安排在第五、第六学期,共 24 周。

2)实习内容

①较全面地了解电力生产工艺流程及生产技术。

②较深入地了解发电、变电、输电、用电设备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修等相关知识。

③较详细地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企业文化、项目开发以及用电管理等方面知识和运作过程。

④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既使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得到全面提高,又能为企业增添生产力量,体现社会价值。

⑤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3)考核方式

①实习期间由指导老师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实习结束后,由专业教研室成立考评小组,每组由3个以上老师组成,对顶岗实习进行成绩评定。

②指导老师应全面审批学生的顶岗实习日记、周记、实习作业、实习总结,并结合实习接收单位填写的考核意见情况,初评学生实习成绩。

③在指导老师初评的基础上,再由考评小组进行考评。考评重点是学生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及实际收获,考评时回答问题的情况。

④顶岗实习成绩评定考核标准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

优秀:主动性强、协作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善于沟通具有创新能力、出勤率好、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尊重工人师傅。

良好:主动性较强、协作能力较强、能够较快速适应新环境、能主动沟通、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出勤率较好、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尊重工人师傅。

中:有一定的主动性、一定协作能力、较为适应新环境、能沟通、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出勤率较好、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尊重工人师傅。

及格:主动性较差、一定协作能力、较为适应新环境、能沟通但不主动、出勤率一般、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尊重工人师傅。

不及格:主动性较差、无协作能力、较难适应新环境、无创新能力、出勤率差、不遵守企业规章制度。

   (四)第二课堂

1.课外职业素养教育

1)入学教育主要包括校史校情教育、学习《学生手册》、《学籍管理规定》、专业教育、安全及法制教育等内容;

2)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严谨勤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除上好相关课程外,通过讲座、主题班会、党课、团课及革命传统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及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3)人文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建立文化墙,营造文化氛围,定期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积极支持辅导学生社团开展演讲、辩论、文艺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4)身心素质教育支持协助学生会及相关协会开展多种体育比赛;通过每年举办运动会及参加高校和社会各类竞技比赛,培养学生多种体育爱好,提升健康意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帮助学生排解心理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健康快乐成长;

5)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加强院(系)人文环境建设,引领阅读经典著作,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传统节日纪念活动,抓好民族传统礼仪教育等,丰富校园生活,陶冶思想情操,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

6)考核方式学院认证学分

2.课外专业能力教育

包括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岗位认识实习等,可采取讲座、论坛、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由参与、组织的教师、班主任、指导老师等相关人员负责,根据考勤、表现、学习心得、竞赛获奖情况等综合评定,经过学院的认定与审核,确认学分。        

七、学时安排

(一)教学时间分配表

                        11     教学时间分配表  

学    年

合计

学    期

学期周数

18

20

20

20

20

20

118

序号

类    别

/

1

入学教育、军训

2

/

/

/

/

/

2

2

实习(含毕业报告)

/

/

/

 

 

18

 

3

毕业教育

 

 

 

 

 

2

 

4

课程教学(含集中实训)

14

18

18

18

/

/

 

5

考试周数

1

1

1

1

1

/

 

6

机动周数

1

1

1

1

1

/

 

7

必修课平均周学时

(学时/课程教学周数)

25

24

22

18

24

16

/

 

(二)专业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12   专业课程体系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别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总学时

学分

占总学分百分比(%)

公共基础必修课

536

150

686

40

23.9

公共基础选修课

162

0

162

8

4.8

专业基础课

420

444

864

49

29.3

专业核心课

270

318

588

32

16.25

专业拓展课

120

0

120

8

4.8

顶岗实习

/

720

720

24

14.4

毕业教育

/

/

/

2

1.2

毕业报告

/

/

/

4

2.4

合计

1508

1632

3140

167

/

所占总学时比例(%)

48

52

/

/

/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见教学进程表)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校内专任教师      

1)专任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校内专任教师能独立完成一门课程的授课任务;具有整体课程设计能力和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

2)专任教师现状

目前有专任教师22名,高级职称10名

13  校内专任教师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毕业院校

学历学位

教师系列职称

其它系列职称

主讲课程

双师素质

备注

1

纪  雄

1962.08

内蒙古大学

本科

教授

高级工程师

高电压技术

 

2

王文秀

1968.03

中国农业大学

研究生

副教授

 

电力安全知识

 

 

3

袁桂珍

1980.11

内蒙古农业大学

本科

副教授

 

机械制图

 

4

郭荣强

1966.11

内蒙古大学

本科

 

正高级工程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5

朱志英

1980.12

内蒙古师范大学

研究生

副教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6

吕  麟

1990.09

内蒙古工业大学

本科

讲师

 

电力系统自动化

 

7

范  雷

1908.07

内蒙古工业大学

本科

助讲

 

电力工程CAD

 

 

8

朱建华

1988.04

内蒙古工业大学

本科

助讲

 

电工技术

 

 

9

周锦华

1987.11

内蒙古农业大学

研究生

助讲

 

风力发电机组组装与调试

 

 

10

陈  雷

1965.05

内蒙古工学院

本科

实验师

 

电工测量技术

 

 

11

刘洪洋

1979.05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本科

讲师

 

电机与拖动

 

 

12

李  宁

1982.03

内蒙古师范大学

研究生

副教授

 

电气控制与PLC

 

13

段秀玲

1969.07

内蒙古工学院

本科

副教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14

王文娟

1966.07

内蒙古农牧学院

研究生

副教授

 

机械基础

 

15

谢利娟

1982.07

内蒙古工业大学

研究生

讲师

 

电机与拖动

 

16

徐玉林

1963.09

内蒙古农牧学院

本科

 

高级工程师

风力发电机组组装与调试

 

17

祁永康

1967.12

内蒙古林学院

本科

 

工程师

风能发电原理

 

18

岳瑞霞

1988.06

内蒙古科技大学

本科

助讲

 

电工测量技术

 

 

19

闫利军

1986.01

内蒙古工业大学

本科

助讲

助理工程师

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维护

 

 

20

王柱平

1962.05

内蒙古电视大学

本科

 

高级工程师

风电场电气系统

 

21

刘  军

1968.12

内蒙古工业大学

本科

 

工程师

机加工实训

 

 

2.校外兼职教师

1)校外兼职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在本专业一线工作满5年以上,在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领域取得中级或以上职称,经过学院培训,聘用,能胜任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能力课的理论或实训实习教学,并能够正确处理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校外兼职教师现状目前有校内兼职教师2名

14  校外兼职教师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工作单位

学历

学位

承担教学任务

行业任职

备注

1

毛永强

46

内蒙古华电玫瑰营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大学专科

实践技能课

场长

 

2

  

55

京宁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大学本科

实践技能课

副总经理

 

 

(二)教学设施

1.教室要求:学院设有本班教室(配备有多媒体设施)、公共教室、多媒体教室等,完全能满足理论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

2.校内实训资源

15   校内实训资源列表

实训类别

(适用课程)

实训室名称

主要设备名称

数量(台/套)

电工技术、电工测量技术、电机与拖动

电工电子实验室

LS-160型通用电学实验台

20

电气控制与PLC

PLC实验室

PLC模拟控制实验台

8

风电场电气系统

高压开关实验室

六氟化硫高压断路器,高压隔离开关、真空断路器

5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室

电力系统自动化及继电保护实验台

2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室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装置

2

风能发电原理/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维护/风电设备制造实习

模拟风电运行实验室

风力发电综合模拟实验装置

1

风力发电机组组装与调试、风电场电气系统

风电机组组装实验室

风力发电机组组装实验模型

2

3.校外实训资源

16 校外实训条件列表

序号

基地名称

地点

实习规模

功 能

1

京能集团岱海电厂培训中心

凉城

50

电气设备

2

内蒙古华电玫瑰营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察右前旗玫瑰营镇

20

风力发电机组运维

3

内蒙古华电辉腾锡勒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察右中旗辉腾锡勒

20

风力发电机组运维

4

内蒙古富丽达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兴和县

20

风力发电机组运维

5

内蒙古明阳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集宁区

50

风力发电机组组装及运维

6

内蒙古锋电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集宁区

50

风力发电机组组装及运维

7

北京协和风电运维公司

不定(各风电场)

100

风力发电机组运维

(三)教学资源

1.教学资料:课程标准、理论授课计划、实验实训计划、考核标准、毕业实习手册、毕业实习考核鉴定表、试题(卷)库、授课任务书等;

2.教学资源:教材资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理论教材、实训指导书、教学视频、图片集、案例集等。

1)教材资源

专业主干课按照学院教材管理规定,均选择国家规划教材,力求选择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自选、自编教材均需立项审批,审核通过后使用。

2)图书文献资源

3)数字资源

学院网站建有在线开放课程,已建成的课程可供教师和学生线上使用。学院和超星、智慧树公司合作,引进近100多门网络课程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四)教学方法

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特点以及有关学情和教学资源,选择适合的最优化教学法。综合考虑教学效果和教学可操作性等因素,可根据课程内容采用讲授法、混合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理事一体教学等多种形式。坚持学中做、做中学,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合理选择各种教学方法,教师起引导作用。在教学组织上充分利用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学条件等资源,采用问题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情境教学、单项操作训练和综合能力考核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鼓励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改进教学方式,达成预期教学目标。

(五)教学评价

改革和完善教学评价标准和方法,强调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对教师评价,可采取课前教学资料检查评价;课中教师、督导随堂听课评价;课后学生评教评价。确保教学质量。对学生评价,应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可采取观察、口试、笔试、技能操作、职业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考试及鉴定等评价方式,并注意结合任课教师的评价,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以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的基本标准;目标评价以课程标准目标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能力评价以学生运用本课程知识解决相关理论和实际问题为参照标准。考核采用平时考核加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查成绩均以百分制计算,原则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占50%。

(六)质量管理

 1.建立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

在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项目的框架下,建立符合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实际的教学质量监控办法,对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从制度入手,采取信息化质量管理技术形成质量控制信息闭合系统,对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的质量进行监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2.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根据学院确定的教学标准,论证适用于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建设的实施细则,从教学内容选择、课程教学方案设定、教辅资料编写,到实验实训、成绩考核等各个教学环节,严格把握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通过质量监测和评价的循环,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3.实践教学基地的质量检测

为保证实践教学基地的正常运行和规范提高,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基地评价系统,建立定期对实践教学基地运行质量评价的制度,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正常进入、退出机制,保证实践教学基地能满足认知见习、课程实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人才培养的需求,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4.开展专业与课程建设质量评估工作

教务处教学质量监管科,制定专业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课程建设质量评估体系,系部各专业自查,学院进行评估,确保专业建设和课程质量符合自治区级优质高职院校要求,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十、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是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须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时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以及毕业时应达到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包括知识标准、能力标准和素质标准。

(一)学分要求

学生必须修完本专业教学进程表所规定的课程并达到合格标准,须修满160学分,其中公共基础必修课40学分、公共基础选修课8学分、专业能力课程(包括专业能力基础课、专业能力核心课)75学分、专业能力拓展课(限选)7学分、毕业实习24学分,毕业教育2学分,毕业设计(论文)4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可获得毕业证书。

(二)英语、计算机要求

学生在校期间应获取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及以上;计算机一级或以上证书。

(三)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按照所学规定课程和选修的相关课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职业发展取向,参加教育部、人社部等政府部门组织的考试,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将来就业、创业打好基础。

17  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学生可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序号

考证名称

颁证机构

获证要求

1

计算机等级

考试

教育部

一级B

2

普通话证

教育部省语委

三级甲等以上

3

电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四级

4

电气值班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四级

 

 

 

 

 

 

 

 


     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分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考核方式

考核

1

2

3

4

5

6

16

18

18

18

18

18

学期

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必修课

B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101

3

56

34

22

4

 

 

 

 

 

K

1

B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02

4

72

42

30

 

4

 

 

 

 

K

2

B

3

形势与政策

000105

1

16

12

4

专题讲座

C

1、2、3、4

B

4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000103

1

16

12

4

专题讲座

C

1或2

B

5

军事理论与军训

B999003

4

96

36

60

军训+专题讲座

C

1、2

B

6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000228

2

32

32

0

专题讲座

C

1、2、3、4

B

7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训练

000234

2

32

32

0

专题讲座

C

1、2、3、4

B

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000220

2

32

32

0

专题讲座

C

1、2、3、4

B

9

大学体育

B999004

4

64

64

0

2

2

 

 

 

 

K

12

B

10

大学语文

000116

2

28

28

0

2

 

 

 

 

 

K

 

B

11

高职英语/大学英语

000236

4

64

64

0

2

 

 

 

 

 

K

1

B

12

 

 

 

 

 

 

 

2

 

 

 

 

C

2

B

13

应用文写作

000233

2

36

36

0

 

 

 

 

4*12

 

C

5

B

14

公共艺术课

000235

1

14

14

0

2*8

 

 

 

 

 

C

1

B

15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237

4

64

64

0

2

2

 

 

 

 

K

12

B

16

高等数学

000238

2

34

34

0

 

2

 

 

 

 

C

12

B

17

劳动

000239

2

30

0

30

 

 

1

 

 

 

C

3

小计共开设16门

40

686

536

150

 

 

 

 

 

 

 

 

以下为线下公共基础选修课,每学期可任选1门(2-4学期);其他可通过网络在线课程完成,累计共完成8学分课程学习

公共基础选修课

人文素养选修课

G

1

古诗词与文人轶事

999055

1

18

18

0

 

 

2*9

 

 

 

C

 

G

2

中华传统文化

999027

1

18

18

0

 

 

2*9

 

 

 

C

 

G

3

演讲与口才

999060

1

18

18

0

 

2*9

 

 

 

 

C

 

职业素养选修课

G

4

党史国史(限选)

999056

2

36

36

0

 

2*18

 

 

 

 

C

 

G

5

人生哲学

000215

1

18

18

0

 

 

 

 

2*9

 

C

 

G

6

工匠精神

999057

1

18

18

0

 

 

 

2*9

 

 

C

 

G

7

社交礼仪

999058

1

18

18

0

 

 

 

 

2*9

 

C

 

G

8

团队建设

999059

1

18

18

0

 

 

 

2*9

 

 

C

 

小计8门

8

162

162

0

 

 

 

 

 

 

 

 

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基础课

B

1

工程制图Ⅰ

02Z0002

6

96

48

48

6

 

 

 

 

 

K

1

B

2

工程制图Ⅱ

02Z0003

4

72

36

36

 

4

 

 

 

 

K

2

B

3

电力工程CAD

02Z2008

4

72

36

36

 

4

 

 

 

 

K

2

B

4

电工技术

02Z0001

6

96

48

48

6

 

 

 

 

 

K

1

B

5

电工测量技术

02Z2005

4

72

36

36

 

4

 

 

 

 

K

2

B

6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2Z2002

4

72

36

36

 

 

 

4

 

 

C

4

B

7

机械基础

02Z0008

4

72

36

36

 

 

4

 

 

 

K

3

B

8

机加工实训

02Z2035

3

48

0

48

 

 

 

 

4*12

 

K

5

B

9

液压与气压传动

02Z1007

4

72

36

36

 

 

4

 

 

 

K

3

B

10

电机与拖动

02Z2006

4

72

36

36

 

 

4

 

 

 

K

2

B

11

电气控制与PLC

02Z2018

4

72

36

36

 

 

4

 

 

 

K

3

B

12

变频技术与应用

02Z2001

2

48

36

12

 

 

 

 

4*12

 

C

5

小计共开设12门

49

864

420

444

 

 

 

 

 

 

 

 

专业(技能)核心课

B

13

风能发电原理

02Z2030

4

72

36

36

 

 

4

 

 

 

K

3

B

14

风电场电气系统

02Z2024

4

72

36

36

 

 

4

 

 

 

K

3

B

15

风力发电机组组装与调试

02Z2042

6

108

54

54

 

 

 

6

 

 

K

4

B

16

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维护

02Z2044

4

72

36

36

 

 

 

 

6*12

 

K

5

B

17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02Z2011

6

108

54

54

 

 

 

6

 

 

K

4

B

18

电力系统自动化

02Z2049

6

108

54

54

 

 

 

6

 

 

K

4

B

19

风电运行维护实习/风电设备制造实习

02Z2029

2

48

0

48

 

 

 

 

4*12

 

C

5

小计共开设7门

32

588

270

318

 

 

 

 

 

 

 

 

以下为专业拓展课,至少完成7学分的课程学习

专业拓展课(限选课

X

1

电力安全知识

02Z2007

2

36

36

0

 

 

 

2*18

 

 

C

 

X

2

高电压技术

02Z2031

2

36

36

0

 

 

 

2*18

 

 

C

 

X

3

电气运行

02Z2048

2

24

24

0

 

 

 

 

2*12

 

C

 

X

4

新能源技术及应用

02Z2039

2

24

24

0

 

 

 

 

2*12

 

C

 

 

 

 

 

 

 

 

 

 

 

 

 

 

 

 

 

 

 

 

 

 

 

 

 

 

 

 

 

 

 

 

 

 

 

 

 

 

 

 

 

 

 

 

 

 

 

 

 

小计共开设7门

8

120

120

0

 

 

 

 

 

 

 

 

其它

B

顶岗实习

0000002

24

720

0

720

 

 

 

 

8

16

 

 

B

毕业设计(论文)

0000003

4

 

 

 

 

 

 

 

 

4

 

 

B

毕业教育

02Z0009

2

 

 

 

 

 

 

 

 

2

 

 

小计

26

720

 

660

 

 

 

 

 

 

 

 

总计(所有课程)

163

3140

1508

1632

 

 

 

 

 

 

 

 

开设课程总数

48

考查课程数

26

考试课程数

22

备注:
1.课程代码具有唯一性,为方便排版,采用简称。
2.第五、六学期含实习周、毕业设计和毕业教育。
3.军事教育中的军事训练由学生处统筹,理论课由综合能力教学部实施。
4.课程性质:必修课用B表示,限选课用X表示,公选课用G表示。
5.考核方式:考试课用K表示,考查课用C表示
6.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安排在要求学期的课外进行。
7.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4学分,64学时,在第二学期完成。学生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或以上证书可免修或替换该课程成绩。
8.公共基础选修课分人文、职业能力素养两类课程,学生于第2-4学期分别选修一门课程,必须达到8学分(包括线上网络选修课);专业拓展课于第1-4学期至少选修5门课程,必须达到7学分。
9.顶岗实习于第5、6学期进行,24学分,720学时;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6学期,时间可设计4周,4学分。
10.按周进行的课程,周学时数“X*Y”中的X为周学时,Y为教学周数。
11.体测共安排3次,第一次安排在军训后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安排在第二学期和第四学期进行。


 

关闭